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普通类 > 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?

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?

摘自:歌图音频网   上传时间:2021-03-27   作者:未知   浏览次数:787


耳机里的声音为什么会有方向感?
 

戴上耳机的时候,我们经常能感受到声音有明显区别地从左右边传进我们的耳朵里,从而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听觉体验。你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吗?

要知道,声音从发出到被我们的耳朵听到,经历了三个过程——传播过程、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。由于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几乎不可操控,在这里我们仅仅关注传播过程。显然,正前方声源的传播过程和正后方声源的传播过程是不一样的!因为我们的耳朵并不是前后对称的。来自正前方的声音经过耳廓反射,可以直接进入耳道;而正后方的声音则需要绕过耳廓才能进入耳道。也正是由于这种不同,我们才可以分辨出声音来源的前后。

耳廓相当于一个给声音进行“加密”的设备,而我们的大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,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门“解密技术”,因此,可以轻而易举地听出声源的前后方位。 现在,我们终于有了答案,双耳定位三维空间中声源的方向依赖于耳廓的“加密” 。为了解密不同声源方位的加密方式,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测量或者计算得到不同方向的头相关函数,然后组成一个数据库。我们戴上耳机之后,声音便直接经由耳道,被鼓膜接收了。失去了头部加密的过程,耳机内的声音听起来也就没有了方向感。

但是,随着声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,我们可以通过在耳机内部置入电子设备,来模拟头部的加密过程。如果我们的电子设备与头相关函数的加密方法一致,那么经过电子设备加密之后的声音就可以被大脑解密出方位信息,成功地“欺骗”大脑。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,工程师们开发了基于头相关函数数据库的空间音频方法。他们用数字电路来模拟整个的头相关函数数据库,然后对耳机内的声音进行特定方向上的加密,这样,就能够让耳机内的声音听起来具有特定的方向感。

由于这种声音不是从真实的空间中发出来,而是通过信号处理这样一种虚拟的方式“加密”出来的,所以被称为虚拟环绕声。近些年,随着耳机等可穿戴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多,虚拟环绕声技术得到了大量的应用,也被科技公司称为沉浸式空间音频技术。

张坤 2021/3/18 14:29:52
涨知识 | 录音师告诉你:如何保护听力
 
更新时间:2017-12-4 9:33:04 编辑:臧成 文章来源:音响网 调整文字大小:【大中小】
 

[导读] 对于音乐人和声音工作者,最娇贵的是耳朵,做音乐需要较长时间跟音箱、耳机打交道,保护听力就成了头等大事。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,音乐人如何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。

 

对于音乐人和声音工作者,最娇贵的是耳朵,做音乐需要较长时间跟音箱、耳机打交道,保护听力就成了头等大事。这篇文章就来聊一聊,音乐人如何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。
 
在《混音指南》的目录页之前的一页上,作者 Roey Izhaki 写了这样两段话:
 
> 就像不能让品酒师去尝滚烫的油一样,你不能把尖利的针插进混音师耳内的鼓膜。但是我遇到过某些混音师,他们经常使用非常大的监听电平,这就相当子将针插进自己的鼓膜一样,对我们的职业要求是有致命伤害的。与将针插进鼓膜不同的是,由大的监听电平所造成的听觉损伤往往不会明显地被人们所觉察,不管这种损害是立即显现还是过了很长时间才表现出来。
 
> 用简单的医学用语形容就是,若干年之后,我们可能失去我们感知高频声音的 能力,其中的不幸者可能会丧失实际听音的能力。在某些情况下,很大的监听电平会对鼓膜造成永久性的损害,甚至造成耳普。 许多音频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,都曾经遇到过几次由监听电平而产生的意外,多数人幸运地得以康复。但是,这种在脑子里持续出现一个7kHz纯音的耳鸣现象可不怎么好受。
 
很多音乐人,尤其是从事现场扩声和演出工作的,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听觉不适,常石磊因为耳鸣的问题,很长一段时间睡不着觉。还有一些乐手老师,由于长时间承受舞台的大声压,一只耳朵听力急剧下降。所以音乐人要比普通听众,平时更要注意听音习惯。
 
监听音箱和耳机的正确打开方式
 
打开监听音箱前,确认声卡上的监听音量,在把监听音量调到较低水平。
 
佩戴监听耳机前,先播放一段音频从耳机中听声音,确认声音不至于过大之后再戴上。
 
能够养成以上两条准则,可以最大程度的杜绝此类问题发生。很多时候,我们无法预计接下来播放的音频,到底是多大声,音乐软件和设备会不会出故障,声卡上的监听音量会不会因为其他情况被复位到 0dB 等等突发情况。
 
把小音量调大是容易的,但等你听到“轰”的一声再把音量调小就已经来不及了,比起对听力造成的损伤,烧了音箱都是小事儿。
 
听音音量
 
使用监听音箱时,监听音量应低于标准监听声压。混音棚的标准监听声压是 85 dB SPL,这个响度更多用于最终检查作品,实际工作时,为了减小听觉疲劳,大概会在 70-75 dB 之间工作。 一个在一米以外尖叫的熊孩子,其声压大概是 85 dB,85dB 的监听声压听起来并不算很吵,不少人平时听歌兴致一来不自觉的加大音量,一不留神很容易超过了。
 
声压大小可以使用声压计或借助iPhone上的类似APP进行测量,经过测试以后,你大概会知道,在你的声卡上把监听音量调到什么位置,输出的音量是 85 dB 左右,记住这个位置,平时不要让输出音量超过这个位置。
 
使用耳机听音时,由于每个人对于音量大小的习惯不同,就像有的人口味偏咸有的人口味偏淡,耳机好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。但原则上我认为,在能听清的情况下,尽可能使用小的音量监听。大音量必然更容易引起疲劳,造成听力损伤。尤其尽量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下使用耳机,因为在嘈杂的环境下想要听清,必然不得不调大音量。
 
此外,长期泡在棚里的音乐人,耳朵都很敏感,平时不要去太吵的场所,远离随时可能会发出尖叫的熊孩子。录音室的录音师去听现场,一般都要随身携带能降低音量的耳塞。
 
连续听音时间及休息
 
使用监听音箱工作,每连续聆听一个小时,至少要休息五分钟起身活动一下,不仅是为了耳朵,也为了身体的健康。在棚里的时候、可能每天要连续工作 8-12 小时,劳逸结合是很有必要的。长时间连续监听更容易造成听觉疲劳,影响对声音判断的准确性,从而降低效率。
 
监听耳机比监听音箱更容易疲劳,不仅有正常聆听的疲劳,还有耳机本身的重量,耳机弹簧的压力等因素,我个人认为,用耳机听音乐的疲劳点是一张专辑左右,也就是不超过50分钟。如果你每天使用耳机超过4个小时,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应该尽量使用音响。
 
上周在知乎还闹过一个笑话,一位发烧友说他听XX型号耳机,听久了会疲劳,看了XX论坛说升级电源线会有改善,问我是否属实,我回复他:是耳机听久了就会累,你中毒太深了。耳机是不适合长时间佩戴的,再好的耳机都一样。
 
如何发现听觉疲劳?当你发现你在现有的响度下开始听不清了,下意识想要调大音量时,可能就代表你需要休息了。如果把音量一直向上提升是没有尽头的,会超过标准监听响度,带来更大的伤害,显然是错误的。我甚至会要求自己,在听不清时,把音量调小,而不是调大,如果仍然听不清,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。
 
以上是关于如何养成正确的听音习惯,保护听力的几条建议。

张坤 2021/3/18 14:35:06
绝缘材料对音视频线缆性能的影响
更新时间:2019-11-22 8:57:08 编辑:寒风 文章来源:西派电子科技 调整文字大小:【大中小】
近年来线缆行业的发展和创新几乎都和材料有关,音视频线缆行业中最常用的是三种材料,PVC聚氯乙烯/PE聚乙烯/XLPE交联聚乙烯,那么对于外行如何区别这三者呢?对音视频信号有多大影响呢?如何选择呢?

外表如何区分?软、燃烧黑烟、刺鼻气味、沉入水——聚氯乙烯PVC(我喜欢叫它小黑)滑、易燃、燃烧蓝色火焰、白烟、蜡烛气味、燃烧物滴落、浮于水——聚乙烯PE(我喜欢叫它小蓝)滑、较硬、可燃、燃烧蓝色火焰、白烟、蜡烛气味、燃烧物滴落、耐回缩、浮于水——交联聚乙烯XLPE(我喜欢叫它PLUS)可燃、蓝色火焰、有泡沫感气孔——发泡聚乙烯个人觉得对于外行区分PE/PVC最好的方法是剪掉一片投入水中,漂浮的是PE,沉下去的是PVC,你可以剪掉SYV包覆导体的绝缘和护套投入水中就知道了,当然也有很多其他材料也有以上表征,但是音视频行业用的不多,以上信息不绝对,但是可以判断至少80%。

不同线材应用哪些绝缘材料1. 话筒线、音频信号线绝缘材料尽量选用PE/XLPE视频线尽量选用PE/XLPE,会使得电容小,高音亮丽,如果对声音要求不高的场合也可以选用PVC;2. AES/EBU数字音频和DMX512灯光线务必采用PE/XLPE,PVC绝缘材料尽量不要使用,慎用;检查你手上的这两种线,分别把包覆在铜丝的绝缘塑料剪掉一片投入水中,如果沉下去,建议有多少线丢掉多少!3. 扬声器线缆可以使用PVC绝缘;4. 模拟视频线可以采用PE,SDI数字视频线采用Foam–PE,低衰减低损耗,非发泡的SDI线慎用5. RVV/RVVP/BV等绝缘护套材料为PVC;6. 中高压电力电缆绝缘材料常采用XLPE。

下一篇:干货丨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耳机?

上一篇:功放的三种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